发布时间:2021-04-23 10:13:36 | 点击率:
当听到吃汽水、坐飞机、快活椅、猴子搬桩……是游乐场里我们玩的那些项目还是儿时玩的游戏?
太多感触提笔竟不知从何处说起,请大家就当看一篇杂乱的叙述文看,但请一定用心来看,用心来感受。
如果有一天,你来到了贵州息烽集中营,你就明白了。吃汽水、坐飞机……到底是一种怎么因残酷而臭名远播,让人闻之色变、头皮发麻的“酷刑”了,被称为“活棺材”、“魔窟”、“人间地狱”的息烽集中营。
19日上午,天空细雨。我们来到了遵义红军烈士陵园,又名红军山。陵园正面碑是邓小平同志手书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碑后是红三军参谋长邓萍墓。在这里,现场教学老师生动的讲述了邓萍同志和红军小菩萨——卫生员龙思泉的历史故事,同志们触景生情,低头默哀,献花,并庄严的进行三鞠躬,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在这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红军坟”
“红军坟”,是一位红军卫生员墓,群众称为“红军坟”。1935年春天,中央红军红三军团十三团二营进驻遵义。该营有一名红军卫生员叫龙思泉,他自幼受父亲影响,学了不少治病疗伤的办法。
部队驻扎后,龙思泉除担负着全营的防病治病工作外,还利用自己的中草药知识,采来山中草,为前来求医的驻地群众医治,而且不收一分钱。不久他免费治病的事情很快传开了,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
当地的百姓不仅深切缅怀红军卫生员,甚至相信死去的红军“神医”能保佑人们平安,能为人们消灾除病。“红军菩萨”救穷人、“红菩萨”显圣等等传说不胫而走。许多没钱看病的乡亲们就把希望寄托在“红军坟”上,到这里凭吊、祈求的人常年不断,“红军坟”香火不绝。虔诚的老百姓有的甚至说坟前的香灰是治病的良药,吃了包治百病。故事流传得越来越广,越来越神奇。渐渐地,这位卫生员被传成了温柔和善的女红医,也演化成当地百姓心中的神灵,变成了“红军菩萨”。这一天,我也亲眼目睹了“红军菩萨”对当地居民对影响。
"最早知道遵义,是缘于中学历史教科书上的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
走过红军街,透过人群,映入眼帘的是“遵义会议纪念馆”七个鎏金大字,这是毛主席1964年亲笔题写的黑漆金匾,据说这也是毛主席为革命纪念地唯一的一次题字。
广场的右侧是一栋融合古现代风格的房子,是当年遵义城最宏伟的建筑。就在这里,周总理、张闻天、王稼祥等力挺毛主席指挥军队,让遵义会议成为历史的转折点。
在会址中,讲解员现场讲解了为什么要长征以及长征的历史意义等。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相信来此参观者,多是奔着当年红军开会时的会议室来的。由于年代久远,考虑到会议会址主楼的主体结构安全,设在会址二楼的会议室暂不对外开放,许多慕名而来对游客不免有些失落。
◉ “胜利树”
树后面二楼就是会议室,两根柱子的中间就是周恩来(最喜欢的伟人之一)和邓颖超的房间。
遵义会议前夕,党和红军陷入极度危难之中: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根据地丢了,一路上被动挨打,历经湘江战役,红军从长征初期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余人。在前有重兵堵截,后有敌军围追,物质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红军将士随时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据讲解老师介绍,湘江战役后,红军的未来应该去哪里?从1934年12月到1935年1月,短短一个半月时间内,中共中央接连召开了湖南通道会议、贵州黎平会议及瓮安猴场会议。通过这三次会议,毛泽东转战贵州、创建川黔边新根据地的主张逐渐被广大指战员接受认可。1935年1月1日,红军抢夺乌江战役打响。1月6日,历时5天激战,红军突破乌江天堑。红军渡江后,遵义守城黔军已成惊弓之鸟,军心崩溃。1月7日晨,红军进驻遵义城,共俘黔军500余人。一群从绝地险境千里奔袭的红军,终于在遵义歇住了脚,赢得十余天的休整。虽然暂时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但迷途中的中国革命急盼一盏明灯来指引。这盏明灯就是遵义会议的及时召开。
老师介绍道,在红军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1935年1月15日至17日,遵义会议召开。连续三个晚上,经真理与谬误反复较量,终于冲破了思想藩篱,会议集中解决了党内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实际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遵义会议的召开,中央红军结束了长征以来“左”倾错误的阴霾,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扔掉了“洋拐杖”,喊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口号,革命航船开始拨正航向,迎来了走向胜利的曙光。遵义会议的及时召开,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是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重大的历史转折?”因为遵义会议在思想上回答了方向在哪里的问题,在行动上回答了道路在哪里的问题,在作风上回答了如何达到目的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正是有了坚强领导、有了正确路线,红军从遵义出发,攻克娄山关、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恰如朱德同志的诗句所写:“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参加重走长征路,就是要重温中国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坚定信心跟党走、共筑伟大中国梦。”
在红军山烈士陵园感悟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红军精神在遵义会议纪念馆学习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的遵义会议精神
继走进革命圣地后,又马不停蹄地赶赴下一站——息烽集中营。
顺着广场前行,那一棵棵精心栽种的景观树把四周映衬得绿树成荫,我们行走在树下,伴随微风拂面,马上就能够感受到一丝丝凉意,看着这一排排绿树,它们既装点了广场,又成为默默守护那些将年轻生命定格在此处的每一个烈士,这或多或少是对他们的一种慰藉。
三五分钟的行程,一个高大厚实的围墙把这里划分成两片截然不同的区域,要想进入里面,只能通过一个唯一的入口进入,在入口处两边均有岗亭,很显然,这在当时是有手握枪械的国民党哨兵把守的,只有通过了士兵的严格检查后才能进入那里,无一例外。大门是一扇木质的对开门,正门上方写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息烽行辕”字样,外加一个青天白日旗,从字面意思来理解,这应该是国民党当时在息烽的政府、军事管理机构,驻扎的应该是国民党的一些政府和军事人员,这就是他们当时对外公开的名称,但实质上却是国民党关押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的一个秘密监狱,他们打着办公机构之名干着迫害共产党人之实,简直是人面兽心,作实让人无比的愤慨。
进入大门,周围的植被很是茂密,阳光不能很好的穿透下来,走在粗犷的青石板路上,顿时感到一股阴冷之气袭来,让人浑身不自在,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好在人来人往的游人很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内心的那一丝惧怕。
在通往“行辕”的路上,首先看到的是有国民党标志的一辆军用三轮车和一辆军用吉普车停靠在路边,正上方横幅上用繁体字书写的“抬起头来”四个标语特别醒目,可以想象,那些当时被国民党抓捕的共产党人,脚一踏进这里,从看到这四个大字的那一刻起,就已经知道自己命运注定是很难离开这个地方了。国民党正是想利用这样的心理战术来使那些共产党人屈服,希望为他们所用,结果国民党的阴谋并没有得逞,这就让恼羞成怒的国民党原形毕露,无计可施的国民党人,只得举起枪口并凶残地杀害一个又一个共产党人。
继续前行不远,正对着的是一个明心湖,一座N字型木桥从明心湖上穿插而过,在旁边还能明显分辨出来是一个篮球场,只不过早已是野草遍地。在明心湖的四周,分别分布着国民党的办公机构,尽管全是全木结构的木房且年代久远,仍能依稀的辨认得出,有大礼堂、主任室、总机室、秘书室、印刷室、医务室、阅览室、审讯室,等等。
在国民党办公区的旁边,一堵高墙加铁丝网又一次把这里分隔成里外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是的,进入这扇门,里面才是真正关押共产党人的地方。一踏进这里,墙上印刷的标语特别显眼,“天堂地狱,惟人自择”,国民党又一次想告诫关押在这里的共产党人,要认清形式,识时务者为俊杰,认罪者获得自由,反抗者就是地域...。这里一共设立了8个独立的牢房,很有意思的是,在这些牢房上面,根本看不到牢房这样的字样,反而用“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来区分,并在其后再加上个“斋”字进行命名,如忠斋等,以此类推,这或许就是国民党为了掩盖其阴谋的一种手段罢了。在这里需要说的是,除忠斋关押重要政治犯,义斋关押女犯,平斋关押外籍人员外,其余牢房关押的都是一般政治犯,这些在国民党眼中被称为所谓犯人的其实全都是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牢房里不仅阴暗潮湿,而且还狭小拥挤,每一间牢房都至少要关押十几二十个人,每个人的睡觉面积不足1.3米,里面只要两个盆,一个吃饭的一个上厕所用的。牢房完全按照中国古代传统牢房的样式设计,只要有光的地方全部用黑布遮挡,国民党就是要这种方式来折磨共产党人,逼迫他们就范。这里还布满了各种刑具,烙铁、老虎凳、脚镣,应有尽有,就连牢房外面的空地上都满是大大小小的木制牢笼,还有让人无法挺身直立的所谓“感化室”,以及随处可见的岗哨,国民党军统把这里直接变成了人间地狱。
说到“感化室”乍一看,可能以为是犯错后进去悔过的地方吧。可是你想错了,国民党头子周养浩为了折磨那些意志顽强的共产党人的。“感化室”据说原来是地主家养畜生的地方,房顶很低,以前只有1.4米,现在由于修缮为1.6米,我们走进去根本抬不起头,里面潮湿阴冷,这是集中营迫使人弯腰低头的地方。北京大学校长、著名人口学家马寅初先生和韩子栋先生都被关押于此过,马寅初身高很高,有1米8有多,可是他被关押于此不能弯腰不能坐下,他就只有靠打太极拳、扎马步需要身体微蹲。在这里他被关押的时间最长,有8个多月,期间3个月通过他的“感化”成功的策反了一名看守他的“特务”。这个人在马寅初100岁生日的时候专程还去北京看望了他。
我也体验了一番,进入真的别有一番滋味,短短的三分钟就以难以忍受,想想当时环境和时间,不仅是身体上的折磨还是精神上的考验。进去的心态和体验的形式不同,虽体验过,但终究难以感同深受。
被大家所熟知的“小萝卜头”宋振中,是和一群女共产党人关押在一起的,也就是“义斋”。巾帼英雄张露萍,监狱之花孙达孟等,就是被关押在这里的。唯一一次出监狱,还是妈妈生病了,狱友强烈要求送去医院治疗,作为陪同唯一一次走出监狱大门。
宋振中,同其父母一起并称“一门三烈”。也是中国年龄最小的烈士。于1941年底,仅仅8个月时就随母被捕入狱,由于严重缺乏营养、发育不良,头大身小,难友们都称之为“小萝卜头”。因年龄小,行动相对自由,成为狱中为难友们传递消息的“交通员”。后来被转移到歌乐山被特务杀害于松林坡。挖起他的遗骸时,右手还紧握着一只铅笔,那是他的老师黄显声将军送给他的7岁生日礼物,平时都不舍得用,牺牲时还牢牢抓在手里……
现在我们一直在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初心是什么?使命又是什么?
但即使遭受严酷的刑法,关押的1220余人无人叛变,他们在狱中互通消息,为共产主义事业提供力量,哪怕献出生命只要有利于国家与人民也在所不惜。是什么让我们的革命党人这样哪怕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要忘记了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理解和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维度。
那就一起走进学习期间,让我感受最深,教育最大,震撼于心的“猫洞”。
猫洞,它本身是天然岩洞,为何叫做“猫洞”,这是当时老虎居住的地方,云贵川地区叫老虎为“大猫”,故称“猫洞”。
洞内积攒了岩浆水,军统特务把人关进去,在那个时候,国民党军统把这里改造成审讯、用刑、关押“顽固犯”的地方,被带到这里来的共产党人都是经过了监狱的审讯、用刑和“感化”后依然不为所屈的对象。只要是被带到这里来的人,几乎是没有活着走出去的,国民党军统用刑那叫无所不用其极,因其猫洞地处后山,且洞口狭小阴深,就算再大的声音也是传不出去的,有时候,他们甚至会直接把被残害致死的共产党人就地掩埋,那些莫名其妙就失踪的共产党人很可能就是这个结果。据介绍,国民党败退后,他们为销毁证据,在其撤离时曾用大量的水泥将洞内填平,目的是为了掩盖其残酷的迫害真相。
短短的十几分钟的“体验教学”老师讲的生动生情,我们听的毛骨悚然,全身鸡皮疙瘩。旁边的好几位同学都在不停的流泪,老师的讲解仿佛回到了那个时候,在这里经受折磨的共产党人。
走出息烽集中营旧址,我的步伐和心情变得异常沉重,阴森昏暗的牢房、冰冷无情的刑具,共产党人撕心裂肺的惨叫还在我眼前猛烈地闪现,我好像不停地被皮鞭抽打着……心情实在不好受!
革命的路上留满了的脚印,他们的鲜血洒在革命的道路上;他们必将被历史铭记,铭记在中国共产党的史册上;他们必将被祖国铭记,铭记为热血诠释信仰的英烈;他们必将被人们铭记,铭记在为我幸福生活而牺牲的心中。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路还有许多的“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摆在我们面前的使命更加光荣、任务更加艰巨、挑战更严峻、使命更伟大。共产党人的长征永远在路上。
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明天,长风破浪会有时。征途漫漫唯有奋斗,让我们披襟斩棘,越过千山万水,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通讯员:郑凯航)